首页    知识百科    香港9号牌 vs 中基协私募管理人登记:资产管理的两地准入制度差异

香港9号牌 vs 中基协私募管理人登记:资产管理的两地准入制度差异

2025-08-21 11:46

香港九号牌照(即资产管理领域的专业牌照)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(简称中基协)所实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制度,构成了两地资产管理领域的关键准入门槛。这两项制度在监管架构、申请资格、运营范畴以及合规标准等多个层面上,均展现出了明显的区别。接下来,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并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,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其中的差异。

 

01监管机构与法律基础

  1. 香港9号牌:

由香港证监会(SFC)根据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监管,牌照持有者可管理全球资产,业务范围覆盖证券、期货、房地产投资等,且对投资群体无严格限制(如专业投资者要求)。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由中基协依据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监管,仅允许向境内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,业务范围需按登记类型(股权、证券等)严格划分,且不得跨类别投资。

 

02资本与资金要求

  1. 香港9号牌:

大9号牌(可持有客户资产):需实缴股本500万港元,速动资金300万港元。

小9号牌(不可持有客户资产):无实缴股本要求,速动资金仅需10万港元。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实缴资本需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(证券类)或500万元人民币(股权类)。

无速动资金要求,但需满足持续运营的资金储备。

03人员资质与团队配置

  1. 香港9号牌:

负责人员(RO):至少2名,其中1人必须是执行董事,需满足学历(金融相关专业)、行业经验(6年内3年直接相关经验+2年管理经验)、通过HKSI考试(Paper 1、7、8)。

核心职能主管(MIC):需覆盖8项职能(如风险管理、合规等),小型机构允许一人兼任多项职能,但需证明无利益冲突。

 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高管要求:至少2名高管(如法定代表人、风控负责人),需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。

投资经理:需具备3年以上投资经验,无强制考试要求,但需提交业绩证明。

 

04业务范围与投资标的

  1. 香港9号牌:

可投资全品类资产(股票、债券、衍生品、虚拟资产等),仅对虚拟资产投资比例有限制(一般不超过AUM的10%)。

可管理境内外资金,通过沪港通、QDII等机制双向投资。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按登记类别严格限定投资范围(如证券类仅限二级市场,股权类仅限未上市企业股权)。

境外投资需通过QDII等通道,直接管理境外资金受限。

 

05合规与运营复杂度

  1. 香港9号牌:

合规手册:需覆盖200余项内控制度(如反洗钱、利益冲突管理),且需根据业务实际调整,避免模板化。

持续监管:持牌后需定期提交财务报告、审计文件及速动资金证明,年费按牌照类型缴纳。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合规要求相对简化,需定期披露基金净值、季度报告等,但无强制内控制度数量要求。

年费较低,主要成本集中于信息披露和日常运营。

 

06税收与国际化优势

  1. 香港9号牌:

享受利得税豁免(如符合统一基金豁免条件)、无资本利得税,适合跨境税务规划。

国际认可度高,便于吸引主权基金、养老金等长线资金。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适用境内企业所得税(25%)及增值税(6%),税收优惠有限。

募资对象主要为境内合格投资者(个人或机构),国际化布局需额外申请QDII额度。

 

07牌照申请与维护成本

  1. 香港9号牌:

申请周期长(通常6-12个月),需支付申请费(法团4,740港元)及中介服务费(约20-50万港元)。

维护成本高(如合规团队、国际人才招聘)。

  1. 中基协私募登记:

申请周期较短(约3-6个月),中介费用较低(约5-10万元人民币)。

运营成本集中于境内合规与信息披露。

 

08总结

对于计划拓展海外业务、吸引国际资金的私募,香港9号牌更具优势;而聚焦境内市场、成本敏感的机构,中基协登记更为合适。